顯示具有 好書推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好書推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今後全世界渴望的人才,需要六種感性能力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Daniel H. Pink著,查修傑譯
大塊文化出版,2006年8月1日初版。

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式的電腦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如今,世界將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機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

如果你是對現有工作和生活不滿足的職場人士、或是急於了解下一波潮流的創業家與企業領導人、乃至於關心自己下一代未來的父母,或是兼具敏銳情感和靈活創意,却在資訊時代備受忽略與貶抑的族群…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將提供六種攸關最近的未來有無前途的關鍵性能力,它們分別是: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六、 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成為下一波職場新貴,入主社會高報酬階級,坐享快意人生。

這六種關鍵能力來自兩種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高體會(High Touch)

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在高感性時代,我們必須在左向推理之外,補強六種關鍵右向能力。這六項高感性和高體會能力可以協助我們開發新時代不可或缺的全腦新思維。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光是提供堪用的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如今無論為賺錢或為成就感,都必須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現代人面對過量資訊,一昧據理力爭是不夠的。總有人會找到相反例證來反駁你的說法。想要說服別人、灌輸資訊,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需要專業和專才,但隨著白領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軟體取代,與專業相反的才能也開始受到重視:也就是化零為整的整合能力。今日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籬、結合獨立元素成為新好產品的能力。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邏輯思考是人類專屬能力之一。不過在一個資訊爆炸、分析工具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光靠邏輯是不行的。想在未來繼續生存,必須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太多證據顯示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對健康與工作都有極大好處。當然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不過太過正經對事業不見得有益,對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時代,無論工作還是居家,都需要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充裕的世界。無數人因此掙脫了營生桎梏,得以追求更深層的渴望:生命目的、出世意義,以及性靈滿足。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 : C型人生

C型人生:事業、愛情、家庭、娛樂、學習、健康的未來與商機
“Cycles : how we will live, work, and buy”





 作者:馬蒂‧迪特瓦/著
 原文作者:Maddy Dychtwald
 譯者:陳正芬
 出版社:商智
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26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969529




內容簡介:
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我結過三次婚,每次婚姻都很成功。第一次結婚是為浪漫,第二次是為家庭,第三次是想找伴。」
這只是未來「C型人生」的型態之一。生命,正有計畫地展開一次有深度的典範轉移。年齡,不再是評斷人類心態、消費行為的唯一依據,許多人會在三十五歲重回校園,五十二歲創業,七十六歲再婚。
「C型人生」迥異以往線性人生的型態,將是掀起下一波產業、行銷變革的主力。正視此一現實,才能貼近消費者的渴求,掌握正在移轉的市場勢力。

  人生,不只有一次。人類生命的長度與深度在不之不覺中產生了變化,以往被視為線性發展的生命,也出現了所謂的循環週期。按部就班的生命步驟,已呈現非常多樣的面貌。因為現代人比以往更長壽、更健康、受更好的教育,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過程與追求,進而衍生出更多元的需求與供給。

  本書的主旨是:再造、解放、契機——再加上驗證,因為許多人已經親身體驗過生命週期,只是至今才恍然大悟。作者以清晰且實用的方法,逐章解析生命週期的要點,以及它對於個人、家庭、社會與商業市場整體造成的衝擊,並勾勒出崛起中的生命週期模型,不管是在事業、愛情、家庭、娛樂、學習、健康等層面,都詳加探討。最後將這些「點」連結到商業,多方描述這些改變對未來幾十年間市場與產業的衝擊。

  我們都將參與這場人類革命,閱讀本書你將更了解自己的生命走向,或者你也可以從專業的角度找到商機。準備好迎接週期性的生命旅程吧──因為它即將到來。

作者簡介:
馬蒂‧迪特瓦 Maddy Dychtwal 是美國生命週期革命的權威,也是世代行銷專家,近二十年來,她對生活方式與消費者行銷趨勢的分析與預測一直不遺餘力。一九八六年,她和先生肯創辦Age wave,它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智庫和策略諮商團體,專精在嬰兒潮世代以及中老年市場。在全球各地舉辦二十多萬次演講,客戶涵蓋面甚廣,包括:Allegiance healthcare、全州保險、Chevron/Texaco、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Employer Benefit Plans、New Balance、Athletic Shoes和Washington Wine Commission等。她和先生及兩個孩子在舊金山灣區生活、工作、享樂。

導讀:
什麼是C型人生?人類正從僵化的線性生命前進到更有彈性的C型人生,人不再受「年齡」的限制,年齡既不代表人的身份,更無關個人的選擇。許多人可能會在三十五歲重回校園,五十二歲創業,四十五歲成家,七十六歲再婚。人生道路有更多的轉彎與岔路到達彼岸。而這樣的人生,將是更有彈性、更豐富,也更精彩的!

隨著C型人生概念的興起,人的一生不再只是一份工作。人生道路不再如以往般筆直或狹隘,而有更多的轉彎與岔路可供選擇。在我們所選擇扮演的角色與從事的活動中,「年齡」的決定權已大不如從前。

另外,人類壽命的延長,意味著我們有更多時間可活,自在地做許多想做的事,而不再只是做些不得不做的事。因此,「選擇一個職業或科系之後不能再做改變」、「在發展職業方向的過程中,一個人只能有一次重要的決定」的生涯信念變得過時而不合用。現在,C型職業不只愈來愈普遍,而且漸趨多元化,產生出各種截然不同的選擇,每個人可以在不同時點上非計畫性地中斷職業,或者開始一份新工作、重回職場、休長假、再造自我等等。

有些人是利用一份工作為跳板,進入相關領域中的另一個方向。例如,作者舉他弟弟為例,弟弟在父母的要求與期待下念法律系,並成為律師,雖然他並不喜歡。但在商業協定上,他卻有極高興趣且表現突出。幾年後,他開始嘗試另一種職業,成立一家投資公司,而終於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如果不是他具備律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他是不可能開創這份新事業。

C型人生還有一個影響,社會不再憑著年齡決定一個人是否有用,無論年輕或年老,我們將一直有機會踏上新的職業生涯。試想自己六十歲還當菜鳥,我們將依自己的意願和需求,在漫長的人生中從事週期性的工作。過去從未經歷的職場年齡多樣化,未來將成為常態。

「再造」成為自我成就之鑰。年輕人不斷嘗試瞭解自己,知道什麼工作最符合自己的天賦與才能,因為他們預期所選的職業會跟著自己一輩子。而在C型人生中,人們開始要求重新界定人生的目的和一生的工作安排,多數人在不斷演進的C型人生中,必須經常釐清自己究竟想做什麼,以平常心看待「東山再起」和「重頭來過」。

C型人生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職業生涯中扮演不同角色。工作不再是終身監禁,而是瞭解自身能力極限後繼續往前的機會。某些人將中年視為起點,年齡增長也可能因此讓某些人在新的職業上大放異彩。C型人生意味著不斷的職業再造、脫離勞動力後再回來、中年當菜鳥、休長假、彈性工作選擇等等。脫離了單向且狹隘的職業生涯後,未來的道路將無限寬廣!